煤炭供应链融资风险分析
发布时间:2025-04-11
一、煤炭供应链融资风险分析
虽然采用供应链融资的方法可以大大解决煤炭供应链资金短缺的问题,但由于这类业务仍处于起步阶段,在实际操作中仍面临各种风险,主要体现在系统性风险、信用风险和操作性风险上。
(1)系统性风险。煤炭供应链融资中的系统性风险包括两层含义。首先,煤炭供应链融资受到国际和国内宏观经济周期等系统性宏观风险和行业风险的影响。例如,国际大宗商品价格下跌,煤炭价格低,这将不可避免地影响煤炭供应链融资的强度。其次,在一个由核心企业组成的供应链系统中,供应链上的企业相互依存。因为如果供应链的一个成员出现融资问题,其后果将不可避免地蔓延到整个供应链。因此,随着融资工具扩展到整个煤炭供应链的上下游企业,供应链系统的风险也将在整个供应链中蔓延。
(2)信用风险。信用风险是借款人因各种原因未能及时、足额偿还债务或银行贷款而造成的违约风险。例如,在应收账款模式下,对于银行来说,融资企业的应收账款是不确定的。如果企业的应收账款在贷款期限内发生不利变化,将影响银行贷款的安全。这种没有资产支持的信用风险相对较大。
另一方面,由于国内整体信用环境的恶化,尚未建立完整的信用体系,供应链成员与银行之间没有相对可靠的信用保障。(3)操作风险。巴塞尔委员会将操作风险定义为内部控制不完善或故障、系统故障、人为错误和外部事件给商业银行带来的损失,所有与风险事件相关的成本都包含在操作风险中。假仓单、仓单重复质押等是典型的操作风险。由于仓单在中国的应用仍处于起步阶段,其流通机制、
标准化和相关法律法规尚不完善。在仓单融资中,仓单的真实性、仓单的转让、分割和提货都存在风险。
二、煤炭行业供应链融资风险对策
供应链融资不仅产生了更大的回报,而且也产生了更大的风险,特别是对煤炭行业来说,供应链融资的风险更加不确定。因此,煤炭行业供应链融资可以从以下方面采取风险防范措施。
首先,建立一个合理的煤炭供应链融资体系。核心企业应根据自身的实际情况和行业资本运动的特点,建立适当的供应链融资模式。设计企业融资计划,注重产业链的整体资本流动性,充分考虑整个供应链的资本需求,考虑上下游企业的资本流动性,建立整个供应链的核心竞争力。
二,加强信用风险管理。供应链融资中的核心企业应与商业银行合作,制定适合企业供应链的信用评级制度,减少信贷双方的信息不对称缺陷。根据煤炭行业的特点,适当考虑供应链中小企业的关键财务指标、企业治理结构、经营状况、违约概率等指标,形成个性化的信用评级制度,进行动态监督。
最后,完善信息共享机制。利用现代信息技术,银行应与核心企业和物流公司建立相应的信息共享平台,实时传输供应链中的物流、资本流和信息流。例如,在仓单质押融资业务中,银行与仓储企业之间的信息共享尤为重要。及时准确的信息共享可以有效地避免操作风险、信用风险等。
随着煤炭工业改革的不断深化和发展,煤炭并购重组后,特别是在经济全球化和激烈的市场竞争条件下,整个行业需要积极创新融资方式,扩大资金来源。供应链融资业务的发展将为整个煤炭行业的企业带来新的增长模式和发展机遇。